【www.galacticglitter.com--觀后感】
螻蟻尚且貪生,在戰爭的巨大威脅下,老鼠也要求一個生。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南昌起義電影觀后感精選五篇,歡迎品鑒!
【篇1】南昌起義電影觀后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南昌起義》這部影片真實、樸素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生動地重現了當年共產黨人的堅定決心與艱苦奮戰,表現了1927年6月到8月1日前的重大事件,反映了革命瀕于失敗的危急形勢,更讓觀眾通過這部電影,深刻地體會到了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用無數革命前輩的鮮血換來的,在那個戰亂頻發、血雨腥風的日子里,賀龍、葉挺、葉劍英等共產黨員與敵人們斗智斗勇,不畏艱難萬險,將南昌起義進行到底。
或許我們現在說起南昌起義感覺十分輕松,可是這在歷史上卻是一場實實在在的持久戰,在這場戰斗中無數的將領戰士犧牲,有經驗豐富的將軍捐軀,也有才十幾歲的士兵犧牲,據說那時的起義軍隊伍里,有兩個娃娃兵,一個十三歲,一個十一歲。他們倆格外勇敢,一邊不斷地吹著沖鋒號,一邊勇敢地往前沖,他們雖然年紀小,但對革命的理解卻認識得很深,他們奮不顧身,冒著子彈和炮彈的襲擊,勇猛地沖向敵人的陣地,那該有怎樣堅定的決心,怎樣的膽識與魄力才能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顧,投身于革命事業。
影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正確地、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影片中出現的四十多個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實人物。為了真實地再現那一段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真實性: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飾裝扮;通過獨具時代特色的音樂,特別是“打倒列強”的音樂旋律的反復出現,使當時的時代氣氛更加濃烈,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為現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課。
影片力求按照歷史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對一些革命領袖藝術形象的塑造,真實可信,能在重大歷史抉擇關頭和尖銳的矛盾沖突中捕捉人物的閃光點和性格特征。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如周恩來的穩健、果斷、血氣方剛、富有革命犧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著、有勇有謀;賀龍的倔強、爽朗、對黨的忠誠等。
同時,影片還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那火光沖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并通過女戰士黑姑踏著其丈夫雙喜等烈士的血跡,沖上鼓樓,把紅旗插到樓頂的這一細節再次告訴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都是成千上萬的先烈們用先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沒有他們的奮斗,便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要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才能無愧于我們的先輩和先烈。
【篇2】南昌起義電影觀后感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歷史事件,頭緒紛繁、人物眾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藝,真實、樸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 通過看這次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的都是用那些革命義士的鮮血換來的,是那么的來之不易。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發揚黨的精神,堅信革命和,與時俱進,開拓,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并做好本職工作。在利益與金錢眼前、在困難、艱苦眼前,想一想為革命事業,在南昌起義總、在戰爭時期犧牲了的先烈們,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們,難道還有什么阻止不了,還有什么困難不能解決的嗎?
【篇3】南昌起義電影觀后感
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影片中出現的四十多個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實人物。為了真實地再現那一段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真實性: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征的景色。
樸素的生活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那火光沖天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后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總之,《南昌起義》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斗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斗。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
時間匆匆,電影只看了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斗的事跡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將激勵著我前行。
【篇4】南昌起義電影觀后感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愛國主義教育片《八一南昌起義》。給我們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課。通過今昔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27年六月份,正當國、共兩軍合作的北伐戰爭連連勝利之時,汪精衛突然下令北伐軍全部撤出河南,回師武漢,所以使孫中山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以失敗告終。但是,在這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人并沒有被嚇倒,而是毅然決定在八月一日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于是,一場由周恩來、賀龍、劉伯承、朱德、葉挺等人領導的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終于打響了。在大家的浴血奮戰下,起義取得勝利。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影片中,周恩來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們都為共產主義在奮斗,我經常想,一個嬰兒哇哇墜地,長大,有點兒知識,很慢很難,只有抓緊時間做工作,才無愧做一個人,沒有權力糟蹋生命,浪費時間?!边@段話體現了他為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精神。同時也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把自己該做的事情要做好。當我看到影片中革命志士們在領袖的正確領導和指揮下,奮勇殺敵時,我被先輩們的奮勇殺敵,舍生忘死的高漲精神所震撼。?
通過這次《八一南昌起義》影片的觀看,我對我國近代歷史有了更多的認識,特別是對中國軍隊創建的了解。在平時的學習中,我要像革命先烈們學習,會更勤奮刻苦,在生活中會更樸素節約,關愛他人,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讓我的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八一精神成為我奮斗的動力!
【篇5】南昌起義電影觀后感
翻閱著歷史的畫卷,望著那鮮艷的五星紅旗,我心潮澎湃。穿歲月峰頭,伴歷史云煙,20世紀20年代——這個不平凡的時期,革命的暴風雨猛烈地打擊了中國的反動勢力,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秩序,處于風雨飄搖之中。1921年七月,中國共產黨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光榮誕生了,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反帝、反封建的斗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這本紅色經典《南昌起義》敘述了中國共產黨于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大地風起云涌,新的革命風暴正在醞釀之中,不久,霹靂乍起,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接著,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百色起義……革命烈火熊熊燃燒,照耀著中國大地。它以真實的歷史﹑生動的細節﹑雄健的文筆再現了革命起義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那一個個詳細生動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激情倍增。
這本紅色經典將我卷入了這場革命的暴風雨中……
“第四篇:甘棠湖上大決策”使我記憶猶新。賀龍的第二十軍和葉挺的第二十四師這兩支部隊激烈的革命情緒,引起了反動派的嚴重關注。在他們離開九江的前一天嗎,汪精衛和幾個新軍閥陰謀策劃,以第二方面總指揮張發奎的名義,通知賀龍﹑葉挺去廬山開會,妄圖借此機會解除他們的兵權。就在這危急關頭,當時正在九江的第四軍參謀長葉劍英果斷地拉上葉挺﹑賀龍,以及第四軍的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中共黨員高語罕,聚集到一起,作出緊急決定。為了安全和保密起見,在夜色中,他們以游玩的名義在甘棠湖畔登上一條小船,并共同決定了三條行動對策。這就是著名的“小船會議”,此次會議對促成葉﹑賀部隊去南昌發動暴動起了重要作用。
在這個磨刀霍霍﹑血雨腥風的日子里,賀龍﹑葉挺﹑葉劍英等共產黨員與敵人們斗智斗勇,并不畏艱難萬險,將南昌起義進行到底。這種大無畏﹑堅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們大多數現代人所缺少的。人們處處勾心斗角﹑一毛不拔﹑只顧自己的安危,從未替別人考慮。人與人之間時常像埋了顆定時炸彈,一觸即發。我想我們更應該像中國共產黨員一樣,擁有一顆關愛他人﹑支持他人﹑為他人排憂解難的心!
“第十八篇:血戰會昌城”讓我激動不已。起義軍經過廣昌之后,分兩路前進,約定在壬田會合入瑞金,向會昌城進發。當時,敵軍在會昌重兵部署。于是,便將起義軍分成三路進攻:以葉挺指揮的第十一軍兩個師為主力,經洛口鄉會昌西北之敵進攻;朱德指揮第二十軍三師教導團和六團向會場東北面助攻;由賀龍率鄰第二十軍的主力為總預備隊,位于瑞金附近,策應支援各方。經過一夜急行軍之后,朱德率領部隊先到了會昌城附近的山頭上。連綿不絕的高地上,敵人派重兵扼守著,他們的任務就是從這里發起進攻。會場戰役很快就開始打響了,異常激烈的爭奪戰在山頭上開展著。由于部隊還沒有完全到達,右翼第十一軍也沒有加入戰斗,敵人便依仗人多勢眾,整連整營地向起義軍的陣地發起猛烈地攻擊,打垮一批,又上來一批。據說那時的起義軍隊伍里,有兩個娃娃兵,一個十三歲,一個十一歲。他們倆格外勇敢,一邊不斷地追著沖鋒號,一邊挺著胸,勇敢地往前沖……敵人太多了,部隊的裝備也不齊全,只得在平地上臥倒射擊,所以傷亡很大,把僅有的一點預備隊都拿了上去,就連團部勤雜人員也投入了戰斗……眼看敵人離陣地越來越近,向指揮所猛撲來,朱德從容不迫地走到一位犧牲的戰士身邊,撿起一枝步槍,鎮定地拉開槍栓向彈槽里看了一眼,刷地推上了一發子彈,舉槍就向敵人射擊起來……敵人漸漸逼近,大家已做好拼刺刀的準備,但愚蠢的敵人被身上的衣物所迷惑,以為是自家人,便離開了。后來隨著第十一軍加入戰斗,部隊向敵軍陣地展開全面反擊,將敵人打得潰不成軍,四處逃散,并占領會昌城。
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持久戰。為了占領消滅敵軍陣地的最佳位置,為援兵爭取時間,朱德率領第二十軍三師與敵人展開了一番激戰,雖然戰士們都傷亡慘重﹑疲憊不堪,但他們依舊為援軍取得了時間,挺到了最后。尤其是那兩位娃娃兵,他們雖然年紀小,但對革命的理解卻認識得很深,他們奮不顧身,冒著子彈和炮彈的襲擊地沖向敵人的陣地,那該有怎樣堅定的決心,怎樣的膽識與魄力……我想,如果以現代人的懦弱﹑膽怯與這兩個不諳世事的娃娃兵相比,他們真是無地自容??!我們是祖國未來的花朵,祖國的棟梁,我們應該學會如何鎮定地處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自己得到更好地鍛煉,在如烈火般殘忍的社會浴火重生,是嶄新的自己能為國家帶來榮耀,為國家多添一份光彩。
中國共產黨在蔣介石的殘酷“考驗”下“浴火重生”,踏上了光明之路,不僅解決了名族之間的矛盾,還為處于疾苦的人民排憂解難,()伸出了援助之手,讓國家更繁榮昌盛,讓人民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中國共產黨員們,我向您致意,如今的美好生活,是你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這份情誼,我將牢記于心,并時時刻刻遵守國家的規章制度,努力做到熱愛他人,堅強不屈,勇敢,樂于助人等好品質,盡量完善自己!
望著徐徐上升的五星紅旗,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堅強的為革命犧牲的人們,他們目視著遠方,高舉著革命的火炬,昂首挺胸地站在一片火光里,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痛苦的神情,更多的是喜悅之情,他們跟著革命火炬的光輝向前走,他們在烈火中永生!
查看更多觀后感相關內容,請點擊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