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alacticglitter.com--備考輔導】

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16國考行測備考輔導之對邏輯的基本認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公務員行政職業能力測試里邏輯試題占了很大的比重,是一種考察考生思維能力的題型。無論國考或是省考,考生都普遍反映這一部分考試內容感覺比較煩、難:1、有的考生對邏輯是什么并無了解,做起題來只能是瞎子摸象;2、有的考生雖然對邏輯稍有了解或作了一定的準備,但對其意義和作用知之甚少,做起題來抓耳撓腮,憑借“直覺”,借助于“猜測”。邏輯題并不難,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對邏輯有了基本認識,并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可以提高應試命中率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2016國考行測備考輔導之對邏輯的基本認識,希望可以對大家的公務員備考有所幫助。

  一、邏輯是什么

  翻開邏輯教科書,對于邏輯是什么、邏輯的研究對象是什么,學術界有不同的定義,但是較為普遍的一個觀點是,邏輯是研究思維的科學,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思維科學。追溯邏輯的起源,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古代西方有亞里士多德這位哲學巨匠,古代東方有惠施、公孫龍、墨子等大家,似乎探討和研究邏輯的都是學之大者,但是既然邏輯的研究對象是思維,一個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所以,邏輯其實融于生活,貫穿于我們的生活,邏輯并不可怕。在公務員考試中加入邏輯題型,其目的重在考察考生的思維能力。

  二、邏輯的普遍性

  邏輯的研究對象是思維、是推理,那么,邏輯就不是艱深晦澀的。細心觀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對邏輯推理有不自覺的應用,只是習慣成自然,就不認為是邏輯了。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批評“你說話前言不搭后語”,“他說話沒條理”,這里的“前言搭后語”和“條理”,其實就是我們已經用的得心應手的“邏輯思維”。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爺爺帶著孫子做公交車,為了激勵小孫子指著車窗外的豪華寶馬車進行即興教育:“乖乖,如果你好好學習,將來就能坐那樣的小車?!?/p>

  小孫子眨巴眨巴聰慧的眼睛“爺爺,那你小時候一定沒有好好學習”。全車人哄堂大笑。

  很明顯,爺爺說的話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命題,而小孫子的結論是根據充分條件命題的推理規則“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得出的,爺爺沒有乘坐豪華轎車,所以爺爺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姑且不論爺爺給出的前提正確與否,小孫子確實有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而推理結果令人捧腹。

  正是因為有了邏輯,我的的生活才能有條不紊,正是因為有了邏輯,生活才變得生動幽默。

  阿凡提是一個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人物,論戰巴依老爺,戲弄皇帝,所依賴的是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有這樣一則故事:

  皇帝與阿凡提閑聊。

  皇帝:你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依你看,我死后的靈魂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啊?

  阿凡提:依我說,陛下,您死后的靈魂肯定是下地獄。

  皇帝大怒:混賬東西,我以皇帝之尊怎么會下地獄呢?

  阿凡提:尊敬的陛下,您別生氣,聽我把話說完,您本來是該上天堂的,但是您把該上天堂的人殺的太多了,那里已經住滿,再也住不下您啦。

  在這則故事中,阿凡提設定了一個不相容選言命題:

  人死后,靈魂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獄。

  否定其中一個選言支,天堂已經住滿,皇帝的靈魂上不了天堂,從而肯定另一個選言支,皇帝的靈魂只能下地獄。

  機智的阿凡提運用邏輯思維巧妙的譏諷了濫殺無辜的皇帝。故事機智,幽默,其中不相容選言命題推理由于在瞬間完成而往往被忽略。

  邏輯,普遍的存在于我們的思維中,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要害怕邏輯,邏輯并不高深,只要注意觀察,生活中處處都體現邏輯。

  學好邏輯,在生活中,妙用無窮;在考試中,為我們公考成功提供保障。

  三、邏輯的形式性

  公務員考試行測部分邏輯題型的典型特點之一,是非專業性,也就是邏輯的形式性。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抓準考試的側重點和題型的特點。公務員考試中涉及的邏輯,僅僅是形式邏輯,題目中前提真實,推理有效,就一定能得出結論。謹記,這里真實的前提,是指題目中所認定的真實。在做題過程中,認定題干中給出的、用以得出結論的前提就一定是真實的,這個前提,與我們所學的專業無關。

  例如,2010年國考86題,:

  在由發展中國向經濟發達國家前進的過程中,大量資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條件,而高儲率是獲得大量資本的必要條件。就目前來說,中國正處于經濟起飛時期,因此,儲蓄率高是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種正常而合理的現象。

  由些可以推出:

  A.有了大量的資本支持,就可以實現由發展中國向發達國家的跨越

  B.有了高儲蓄率,就可以獲得大量的資本支持

  C.如果沒有獲得大量的資本支持,說明儲蓄率不高

  D.如果沒有高儲蓄率,就不能實現向發達國家的轉變

  題干中給出的信息是與經濟發展理論相關的,大部分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考生所學專業與經濟學無關,對于資本,儲蓄率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相信有很多考生并不清楚。但是,邏輯考試的重點在于推理形式,即使是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本題考查的也不是考生的專業水平。

  本題中,關鍵點在于區分“必不可少的條件”和“必要條件”之間的差異。題干中給出兩個前提“在由發展中國家向經濟發達國家前進的過程中,大量資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條件”,“而高儲率是獲得大量資本的必要條件”,用邏輯形式表達如下:

  1、如果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前進,那么就要有大量資本支持;

  2、只有高儲率,才能獲得大量資本。

  以這兩個假言命題為前提推出結論,首先要對假言命題的類型做出判定,條件一為充分條件假言命題,條件二為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其次,要迅速回憶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推理規則: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以及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的推理規則: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至此,做一個邏輯判斷題的準備工作就緒,顯而易見,本題題干中的“高儲率”、“獲得大量資本”、“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前進”,都可以轉換為無專業意義的符號。廣大考生在平時做練習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進行自我訓練,看到題目要迅速反映出題干的邏輯表達形式和相關邏輯知識點,并且讓這個準備工作盡可能的壓縮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公務員考試,時間就是分數。

  基于兩個假言命題做推理,開始迅速閱讀選項并作出判斷,選項A為充分條件肯定后件肯定前件的錯誤推理形式,選項B是必要條件的肯定前件肯定后件的錯誤的推理形式,而選項C是必要條件否定后件否定前件的錯誤的推理形式,所以這三個選項推理錯誤,再來看選項D,前件“沒有高儲蓄率”,在第二個條件即必要條件假言命題中是否定的前件,據此得出否定的后件“沒有獲得大量資本”,所得出的結論在第一個條件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推理中,是否定的后件,據此以得出否定的前件“不能向發達國家轉變”。所以選項D正確。

  詳細的分析過真題,若用符號A、B、C替代題干中的關鍵詞“高儲率”、“獲得大量資本”、“向發達國家前進”,本題更容易得出答案,題干就轉換為:

  1、如果A,那么B

  2、只有C,才能B

  如果假言命題的推理規則爛熟于心,答案一目了然。無論題干中給出的專業術語,專業詞匯有多高深,在考試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千萬不要為題干所迷惑,只要找到邏輯關系,問題迎刃而解。

  邏輯題與專業無關,與常識也無關,就此題而言,金融專業的考生不要看到專業知識就激動莫名的去回憶專業理論,其他專業的也不要因為非我專業,覺得沮喪,尋找邏輯規律是關鍵。公務員考試的邏輯題目,萬變不離其宗,只要熟練掌握知識點,正確答案,手到擒來!


查看更多備考輔導相關內容,請點擊備考輔導

2020 陽光學習網版權所有. 湘ICP備19018206號-1

怎么查看历史搜索记录